微生物日常 - 第四次米麴挑戰,新增燕麥麴挑戰,獲得秘笈!

呼~總結了前幾次的經驗,也問了日本的網友,原來是有些地方誤會了啊(尤其是蒸米的程度跟水分)
先來看看成品,感覺還不錯~


我以為的是:


被提醒有幾個關鍵點錯了!


  • 水分從頭到尾自始至終都過量,因為沒瀝乾跟蒸太久了
  • 溫度控制也沒做好呢...
  • 總結:水分太多、溫度控制沒做好、入麴不均勻

有了新的秘笈之後,再來挑戰一次!

材料:

越光米:1000g
燕麥:1160g(燕麥很健康美味,但不知道麴菌能不能好好生長,實驗です)

這次不換米,依然用越光米,也實驗一下週末在市場買的燕麥,這次會測量每個步驟的含水量,避免重蹈覆轍!



步驟:

1. 洗淨、泡水、瀝乾

白米的場合

米洗乾淨泡水6小時後(夏日),放在網篩上靜置瀝乾1小時(至表面沒有水膜的感覺)
泡水前重:1000g
瀝乾後重:1280g
吸水率:28%


燕麥的場合

燕麥洗淨泡水2小時後(夏日),放在網篩上靜置瀝乾1小時(至表面沒有水膜的感覺)
泡水前重:1160g
瀝乾後重:1576g
吸水率:35%


2. 蒸熟,入麴 (週三23:00)

白米的場合

蒸米,中火50分鐘,剛蒸好的米
蒸熟拌涼後重:1320
含水量:約35%


用拇指跟食指揉可以變成一小塊迷你麻糬的感覺,吃起來其實蠻硬的,不是好吃的飯阿。去餐廳吃的話是會問說為什麼飯這麼硬的程度!但是沒有米心,是整顆米都硬硬的!


均勻的灑上種麴


包好壓實,放到箱裡面


燕麥的場合

蒸燕麥,中火50分鐘,剛蒸好的燕麥
蒸熟拌涼後重:1600
含水量:約39%


也用拇指跟食指揉測試一下,感覺皮有點硬,中間倒是挺軟的。這樣子麴菌能附著上去嗎?不過都到這程度了,也只能硬著頭皮上拉......


均勻的灑上種麴後


包好但壓不實阿,只好用夾子夾緊,放到箱裡面


3. 第一次手入れ(21小時經過) (週四20:00)

白米的場合

喔喔喔喔喔~~這個樣子,就跟教學長的有個8成像耶!這次成功率很高的感覺唷~幾乎每粒米表面都有了麴菌
箱濕度:86%
品溫:42度(過高)


手入完的樣子,降溫完後讓麴菌繼續生長,稍稍噴了一點水在包裹的紗布上補充降溫時散失的水分
箱濕度:80%
品溫:32度


燕麥的場合

燕麥看起來還可以,果然外殼太硬麴菌不好深入菌絲阿!只有部分長得比較多,其餘都只有表面一點點的白色粉末(也是麴菌)
箱濕度:83%
品溫:41度(過高)


混拌完的樣子,還好並沒有過重的濕氣,繼續讓他生長看看囉~
箱濕度:79%
品溫:32度


3. 第二次手入れ(26小時經過) (週五01:00)

隔天還要上班,提早手入れ。

白米的場合

均勻打散,讓空氣跟濕度均勻
麴箱濕度:81%
品溫:38度 ==手入れ==> 30度 


燕麥的場合

均勻打散,讓空氣跟濕度均勻
箱濕度:83%
品溫:37度 ==手入れ==> 31度



4. 第三次手入れ(33小時經過) (週五08:00)

白米的場合

菌絲長得更旺盛了,均勻地弄散,讓空氣跟濕度均勻!
麴箱濕度:79%
品溫:38度 ==手入れ==> 33度 


結成一塊的樣子,確實的弄散,繼續讓麴菌生長


燕麥的場合

有較多的菌絲了,結塊比白米要鬆散一些,均勻地弄散,讓空氣跟濕度均勻!
箱濕度:80%
品溫:39度 ==手入れ==> 31度


5. 出麴(45小時經過) (週五20:00)

白米的場合

菌絲長得滿滿的,出麴啦~~
麴箱濕度:78%
品溫:38.5度 


剖面,不能算是最好的麴,只有外面長滿麴菌,內部沒有吃很深的狀態,稱為「塗り破精型」酵素含量相較另外兩種優良的麴較弱,但還是能夠正常使用!
可能是前20小時溫度太高,水分蒸發太多,導製米心水分不足了,也有可能蒸的還不太夠,下次再嘗試調整看看!要以總破精跟突破精為目標!


燕麥的場合

麴菌生長的狀態仍然無法突破燕麥殼,但因為燕麥兩端比較脆弱,從兩端長了進去,感覺不是很理想,總之先出麴再說(燕麥、糙米這類有一層麩,沒有特殊處理的話,麴菌都很難生長)
箱濕度:82%
品溫:38度 



6. 讓麴乾燥

接著把麴取出,放到乾淨的容器裡鋪平,上面鋪上薄紗避免灰塵掉落污染,放置到陰涼(25度以下)通風的地方讓麴菌停止生長並減少麴的水份,包好紗布拿去吹冷氣最快啦~



7. 保存 (週六20:00)

將麴用夾鏈袋裝好,冷藏可以保存約半個月,冷凍約6個月


破精?

依據麴菌生長的狀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:

突破精型、米麴菌的菌絲沒有覆蓋米的全體,有部分看得出來並沒有菌絲生長,但是有菌絲生長的地方的菌絲深入了米的內部,具有較強的糖化酵素,適量的蛋白酵素,味道淡雅,也稱為幼麴,適合作為吟釀酒。

総破精型、菌絲覆蓋了米的全體,並且還深入內部,糖化酵素跟蛋白酵素都很強力,使用量多的時候,能夠做出強烈味道的酒,濃醇酒質的純米酒適合使用。

塗り破精型、菌絲覆蓋了米的全體,但是並沒有深入,糖化酵素跟蛋白酵素都較弱,粕歩合高,作為釀酒原料的話容易作出沒有力道的酒(可能是指氣味不夠吧?)。

馬鹿破精型、蒸的過程或製作過程出了問題,米粒過度柔軟,米的表面跟內部都被菌絲過度的啃蝕了,變成了黏黏的狀態,輕輕一捏就會軟爛,這個狀態很容易被雜菌汙染,不會拿來釀酒。
(以上、引用
引用
引用

製麴溫度變化

後記:

第一次是水分過量,造成了雜菌汙染
第二次是水分過量,變成馬鹿破精,後續拿來做的甘酒跟鹽麴都不太理想
第三次是水分過量,變成馬鹿破精,也出現雜菌汙染,無法使用
這次是米心水分不足,變成塗り破精,雖然酵素力較弱,但不是拿來製酒的話應該還能用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微生物的日常 - 自製米麴(米こうじ)做法

料理日常 - 麵包的科學(2): 溫度控制與製作工序

食譜日常 - 四川麻辣鍋底料

食譜日常 - 自己在家挖海膽

微生物日常 - 用米麴自製甘酒

微生物日常 - 使用米麴自製鹽麴(塩麴)

微生物的日常 - 使用米麴自製味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