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米麴」標籤的文章

微生物日常 - 使用米麴自製鹽麴(塩麴)

圖片
今天要來做塩麴~萬能調味料、魔法調料,塩麴好像很熱門哪! 可是,為什麼有時候在超市買的塩麴,做出來的料理好像沒什麼差異? 那是因為許多市售的鹽麴為了保存,都高溫殺菌了,這會影響到鹽麴的效果! 鹽麴黃瓜 塩麴是什麼? 先來看一下 鹽 麴的材料,塩麴=米麴+鹽+水。 一般做法是米麴加水加鹽,裝瓶發酵約一週製成。 為何鹽麴加入料理會變美味呢? 塩麴除了本身含有的塩的鹹味,醣類帶來的甘甜,氨基酸帶來的鮮味,還富含酵素! 用塩麴醃肉,蛋白酶酵素會分解蛋白質成為氨基酸,除了添增風味,更能夠軟化肉質!同時若材料含有澱粉,例如南瓜;鹽麴也會分解澱粉,使得醃漬後的食物更加鮮甜! 但使用鹽麴時也要注意酵素的過度作用,反而會讓料理變得奇怪! 例如說: 生豆皮原本Q軟Q軟的,加了鹽麴一天很好吃,但是超過三天後,就開始變成爛爛粉粉的,反而變得怪怪的(有點像豆腐乳......)! 南瓜醃漬的前三天也都很美味,但超過四天,因為澱粉被分解的關係,就變成南瓜糊了! 醃肉也是一樣的狀況,醃漬太久的話,肉就會變得粉粉的,反而不好吃! 通常的用量是材料的10%,自製鹽麴的酵素活性比較活躍,記得在4天內使用基本上不會有問題,至於不同的材料的最適合的醃漬時間,就要自己多嘗試來熟悉囉! 要訣是: 材料的重量10%左右用量 密度越大的食物需要時間較長 水分較少的食物需要時間較 長 環境溫度越高,反應速度越快,5度跟50度的反應時間可以差至20倍之多! 但是有些市售的塩麴為了增加保存期限,會使用高溫殺菌,同時酵素也失去了活性 , 這樣的狀況下,即使放了塩麴,增加的也只有塩麴的味道而已了! 關於塩麴酵素含量與塩麴料理風味的關係可以 參考這篇報告 雖然酵素的含量較多不見得與美味成絕對正比,但確定的是酵素含量低的塩麴較難增加料理的美味! 開始自製塩麴 參考的是 池田屋釀造的食譜 、 やわしま屋的食譜 材料: 辛口(塩度15%) 米麴:400g 淨水(60度以下):600cc 塩:150g 把米麴剝碎,材料準備好 步驟 1. 在乾淨容器中(因為含有鹽,請避免使用金屬容器),放入水跟塩,攪拌均勻至塩完全融化。(使用的是珊瑚海鹽,水有點混濁) 3.加入米麴混合均勻,讓水剛好淹過

微生物日常 - 用米麴製作紫米甘酒

圖片
覺得白米做的甘酒有股......生味?這次用紫米來做(加入紅豆的話會變成紅豆紫米嗎XD)! 材料 紫米:300g 米麴:300g 溫水(55度):900cc 以米為基準的話, 參照的食譜 比例是,米麴:生米:水=1.3 : 1 : 5 或 米麴:飯:水=0.7 : 1 : 2;但這次試著做稍微濃厚的感覺,也稍微減少米麴的用量,1 : 1 : 3 步驟 1. 紫米洗淨加水600cc,煮成軟飯 2. 同時,米麴加水300cc,先泡軟泡開 3. 把煮好的軟飯拌涼至60度以下,加入罐子與米麴均勻混合 4. 保溫57度,12小時就完成囉~ 飲用的時候加一倍水稀釋,喝起來甘甜滿滿啊,還有紫米香跟一些米麴的甘甜味!

微生物日常 - 第五次米麴挑戰,不同的米種風味差異

圖片
上次成功製作了米麴,雖然燕麥麴不是很成功,這次來深入嘗試不同的米種會不會有風味上的差別! 來張團體照! 材料 A組 池上米:1000g (碳水化合物: 80.9 %, 蛋白質: 4.9 %, 脂肪: 1.2 %) B組 芋頭香米:1000g (碳水化合物: 77%, 蛋白質: 6.5 %, 脂肪: 2.1 %) 步驟 1. 洗米、浸水、瀝乾 池上米的場合 洗淨後,用礦泉水(喝這麼好XD)冰箱泡水20小時,瀝乾1小時 泡水前重:1000g 瀝乾後重:1320 g 吸水率:32 % 芋頭香米的場合 洗淨後,用礦泉水(喝這麼好XD)冰箱泡水20小時,瀝乾1小時 泡水前重:1000g 瀝乾後重:1290 g 吸水率:29 % 2. 蒸熟,入麴(計時開始)24:00 池上米的場合 蒸米,中火65分鐘,拌涼後,均勻的灑上種麴後,包好壓實,放到 麴 箱裡面 芋頭香米的場合 蒸米,中火65分鐘,相比之下,芋頭香米有個香味,不知道完成之後的米麴會怎麼樣?均勻的灑上種麴後,包好壓實,放到 麴 箱裡面 3. 第一次手入れ(20小時經過) 池上米的場合 很穩定的生長~把一塊塊黏在一起的米混勻後,繼續包好讓麴菌生長 麴 箱濕度:88 % 品溫:36 度  ==手入れ==> 34度  芋頭香米的場合 還感覺不出差異,很穩定的生長~把一塊塊黏在一起的米分開混勻後,繼續包好讓麴菌生長 麴 箱濕度:87 % 品溫:36 度  ==手入れ==> 33 度  3. 第二次手入れ(26小時經過) (週五01:00) 池上米的場合 均勻打散,讓空氣跟濕度均勻 麴箱濕度:83 % 品溫:40 度 ==手入れ==> 35 度 芋頭香米的場合 均勻打散,讓空氣跟濕度均勻 麴 箱濕度:85 % 品溫:39 度  ==手入れ==>  34 度 4. 第三次手入れ(33小時經過) (週五08:00) 池上米的場合 狀態很好,均勻地弄散,讓空氣跟濕度均勻,包好繼續發酵! 麴箱濕度: 81 % 品溫:39 度  ==手入れ==>  35 度  芋頭香米的場合 狀態很好

微生物日常 - 第四次米麴挑戰,新增燕麥麴挑戰,獲得秘笈!

圖片
呼~總結了前幾次的經驗,也問了日本的網友,原來是有些地方誤會了啊 (尤其是蒸米的程度跟水分) ! 先來看看成品,感覺還不錯~ 我以為的是: 被提醒有幾個關鍵點錯了! 水分從頭到尾自始至終都過量,因為沒瀝乾跟蒸太久了 溫度控制也沒做好呢... 總結: 水分太多、溫度控制沒做好、入麴不均勻 有了新的秘笈之後,再來挑戰一次! 材料: 越光米:1000g 燕麥:1160g(燕麥很健康美味,但不知道麴菌能不能好好生長,實驗です) 這次不換米,依然用越光米,也實驗一下週末在市場買的燕麥,這次會測量每個步驟的含水量,避免重蹈覆轍! 步驟: 1. 洗淨、泡水、瀝乾 白米的場合 米洗乾淨泡水6小時後(夏日),放在網篩上靜置瀝乾1小時(至表面沒有水膜的感覺) 泡水前重:1000g 瀝乾後重:1280g 吸水率:28% 燕麥的場合 燕麥洗淨泡水2小時後(夏日),放在網篩上靜置瀝乾1小時(至表面沒有水膜的感覺) 泡水前重:1160g 瀝乾後重:1576g 吸水率:35% 2. 蒸熟,入麴 (週三23:00) 白米的場合 蒸米,中火50分鐘,剛蒸好的米 蒸熟拌涼後重:1320 含水量:約35% 用拇指跟食指揉可以變成一小塊迷你麻糬的感覺,吃起來其實蠻硬的,不是好吃的飯阿。 去餐廳吃的話是會問說為什麼飯這麼硬的程度! 但是沒有米心,是整顆米都硬硬的! 均勻的灑上種麴 包好壓實,放到 麴 箱裡面 燕麥的場合 蒸燕麥,中火50分鐘,剛蒸好的燕麥 蒸熟拌涼後重:1600 含水量:約39% 也用拇指跟食指揉測試一下,感覺皮有點硬,中間倒是挺軟的。這樣子麴菌能附著上去嗎?不過都到這程度了,也只能硬著頭皮上拉...... 均勻的灑上種麴後 包好但壓不實阿,只好用夾子夾緊,放到 麴 箱裡面 3. 第一次手入れ(21小時經過) (週四20:00) 白米的場合 喔喔喔喔喔~~這個樣子,就跟教學長的有個8成像耶!這次成功率很高的感覺唷~幾乎每粒米表面都有了麴菌 麴 箱濕度:86% 品溫:42度(過高) 手入完的樣子,降溫完後讓麴菌繼續生長,稍稍噴了一點水在包裹的紗布上補充降溫時散失的水分 麴 箱濕度:80% 品溫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