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譜日常 - 自製優格(濃郁風味)

一直以來,很喜歡自製優格,不僅花費較低,還能夠控制濃度與發酵程度,重點是比外面賣的美味XD



在乳酸菌中,不同的菌株有不一樣的生長溫度與PH值需求,這邊篇幅不多就不詳細贅述啦!但總的來說,PH值在5上下,溫度在37~42度適合大多數乳酸菌的生長。以個人的經驗來說,在這個溫度區間中,溫度越高發酵速度越快,42度時約10小時,而38度時需12~14小時。
高溫發酵的口味會較強烈,比較酸,濃稠,口感也較厚重;較低的溫度口味會較為溫潤好入口,較爽口。

在製作需要搭配其他食材或希望有濃郁口感時,我會使用較高的溫度製作,並額外添加蛋白質與脂肪,使其達到濃口的感覺。
若是要做為爽口的甜點、單吃、不想壓過其他食材時就會使用較低的溫度製作,也會調整材料。

題外話是原料本身也會影響成品的狀態,即使在同溫度、菌株、時間的條件下,選用不同的品牌所做出的成品也有很大的差異!
當然口味愛好因人而異,推薦在製作的時候,僅變動單一條件來熟悉手感,希望大家都能做出自己愛吃的口味!

這邊附上一張個人嘗試心得的表格

成品原料(牛奶、奶粉、乳清蛋白、鮮奶油等)溫度(適溫37~42)時間(通常為10~14小時)菌株((l. casei, b. longum, l. bulgaricus, s. thermophilus, l. acidophilus等)
感覺有牛奶味通常沒有影響溫度過低,發酵不完全:
增加發酵時間
溫度過高,菌株凋亡:
為了食品安全,建議不要食用
時間不足,發酵不完全:
增加發酵時間
超過24小時:
溫度或菌株控制不當,建議不要食用
保存不當,受潮、曬太陽、高溫都會使菌株活性喪失;買回來的活菌株最好用密封袋包好放冰箱
有異味/臭味遭到雜菌汙染或容器不乾淨可能發酵溫度過低,在建立起優勢菌種前,被其他細菌入侵若少於8小時,可能是遭到雜菌汙染
若大於24小時,可能是菌株已喪失活性或溫度區間差太多
可能使用的菌株活性已經喪失,買新的菌株嘗試看看
太酸換用較為濃郁的牛奶嘗試降低發酵溫度減少發酵時間,以半小時為單位嘗試不同廠牌的菌株
不會酸使用較爽口的牛奶嘗試提高發酵溫度增加發酵時間,以半小時為單位嘗試不同廠牌的菌株
質地粗糙,但口味合適若有使用奶粉、乳清蛋白,確認看看是否攪拌時沒有均勻
可加入10%鮮奶油讓質地較為滑順
使用鮮奶+鮮奶油的組合試試
降低發酵溫度、同時加長發酵時間增加發酵時間的同時降低發酵溫度不做變化
沒味道在其他條件相同的狀態下,選用不同廠牌的牛奶
若使用奶粉為主原料,增加奶粉的用量或選用不同廠牌的奶粉(建議使用"無添加"的奶粉)
若原料只有乳清蛋白......應該沒人這樣做的吧
以1度為單位增加發酵溫度以半小時為單位增加發酵時間選用混合菌株,複合菌株產出的風味會較為複雜
有草腥味換原料增加發酵溫度增加發酵時間選用混合菌株,複合菌株產出的風味會較為複雜
奶的部分結成一塊,有一層厚厚的水若使用奶粉,增加奶粉的比例或減少水分降低發酵溫度減少發酵時間不做變化
有塊狀物可能是奶粉沒攪散或乳酸菌粉沒攪散
拌入乳酸菌粉的時候,取出少量牛奶溫熱至38度,並將菌粉倒入攪拌均勻
通常沒有影響通常沒有影響通常沒有影響


時間:準備30分鐘,發酵10小時

難度:★☆☆☆☆

份量:20人份

材料

鮮奶:4公升
優格菌粉:20克
乳清蛋白粉:60克
鮮奶油:60CC

步驟

1. 將鮮奶、鮮奶油加熱至85度10分鐘殺菌,放涼至40度以下

2. 加入乳清蛋白、優格菌粉攪勻


3. 定溫至42度,發酵10小時,試試味道,若還有奶味則再加30分鐘,持續到嘗不到奶味

4. 成品狀態,尚未攪拌前


5. 攪拌均勻後


6. 挖起一匙約150克放入碗中,加入少許蔓越莓汁、15克砂糖,攪拌均勻就是美味的莓果優格了~也可以加入橘皮果醬、草莓果醬等,優格與柑橘類、莓果類都很搭配!

若喜歡更加濃厚的風味的話,可以將優格放入豆漿濾布中,放在架高的網子上,冰1晚讓水分流出會更加濃郁













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料理日常 - 麵包的科學(2): 溫度控制與製作工序

微生物的日常 - 自製米麴(米こうじ)做法

食譜日常 - 四川麻辣鍋底料

食譜日常 - 自製本味醂,沒有轉化糖沒有果糖

微生物的日常 - 使用米麴自製醬麴(醬油麴)

微生物日常 - 使用米麴自製鹽麴(塩麴)

食譜日常 - 胭脂梅酒、胭脂梅醋、紫蘇胭脂梅糖漿